月亮简介

球(英文名:Moon,拉丁文:Luna)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质量则接近7.342×10²²千克,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月球的表面布满了可能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具有与地球相似的流体外核和固体内核。

2024年4月21日,全球首套高精度《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正式对外发布。该套图集由中国科研团队绘制,主要基于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写真集”。

2026年,中国将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

罗隐·关于月亮的古诗(共1首)

  • 1.《咏月唐朝·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