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简介

"雪山"是现代汉语常用名词(拼音:xuě shān,注音:ㄒㄩㄝˇㄕㄢ),核心词义指代终年积的高。该词最早见于北周文学家庾信《周陇右总管豆卢公神道碑》中"山埋"的意象描写,唐代柳宗元行路难》以"雪山冰谷晞太阳"呈现其自然特征。在文化意象层面,印度喜拉雅山被梁简文帝称为"圣山",祁连山因《后汉书》李贤注得名"天山",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还记载了人工堆雪造山的特殊用法。作为地理实体代称,包含台湾雪山山脉主峰等典型实例。

刘崧·雪山的古诗(共2首)

  • 1.《题雪山飞瀑图明朝·刘崧钓船閒倚落星湾,飞瀑高悬紫翠间。风雨不来云气净,绝胜湖里看庐山。
  • 2.《题雪山行旅图明朝·刘崧野桥路迷雪初集,行旅萧萧骑行急。北风吹面须髯寒,茸帽驼裘半沾湿。木皮石角冰粼粼,十步九却何苦辛。安知道傍茅屋底,不有闭门高卧人。
刘崧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崧(1321~1381)字子高,原名楚,号槎翁,元末明初文学家,泰和珠林(今属江西泰和塘洲镇)人,为江右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一,谥恭介。其诗歌温柔典雅,内容清浅,偏于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