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简介

星星,汉语词语,拼音为xīngxing,指空中闪烁的天体,也泛指细小点状物。其核心义项包含口语中对天体的泛称(如恒星、行星)与书面语中"细小的点儿"的比喻用法,部分方言中可形容白发或零星分布状态。该词存在[xīng xīng]与[xīng xing]两种读音分化,前者侧重描述细小事物,后者特指天体。

汉语文化中,"星"衍生出30余个成语,如"斗转星移"反映时间流转,"星星之火"出自明代张居正著述,比喻微小事物引发巨变。民间创作形成谜语体系,如以"生"字解谜"星星没露头",或以蒺藜对应"结流星"的形态特征。文学作品常借星象暗喻人生际遇,左思谢灵运人用"星星白发"构建白发意象。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其多语种译名,涵盖英语"star"、德语"Stern"等跨文化对应关系。

董思恭·星星的古诗词(共1首)

  • 1.《咏星清朝·董思恭 历历东井舍,昭昭右掖垣。云际龙文出,池中鸟色翻。流辉下月路,坠影入河源。方知颍川集,别有太丘门。 ...

董思恭,字作肃,号亭、桂川,东省寿光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乡试第一名,六十年(1721年)中进士。康熙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忠州、泸州、许州、常德、沅州知州、知府,后升任湖南粮储道台、按察使副使,后调任南。董思恭为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治理追求实效,所至皆有令名。65岁退老返回寿光故里,寿高96岁,入祀寿光文庙乡贤祠。工诗,著有《述怀十六韵》、《拟古乐府》、《新塘吟》、《晦庵文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