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简介

普门禅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大香山路,地处宝丰县闹店镇南,距新城区北3公里处的大小龙山之间。该寺始建于东汉光和四年(181年),是中国早期佛寺之一,被尊为观音菩萨得道圣地,现存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重建的八角九级楼阁式密檐砖塔——大悲观音大士塔,塔下供奉观音真身舍利。

寺院历经东汉至清代的多次毁建,现存建筑群依曼荼罗式布局横跨三座山峰,现存宋、金、明、清碑刻13通,其中北宋蔡京书丹《香山大悲菩萨传》碑系统记载了观音化身传说。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徐渭·香山寺的古诗词(共1首)

  • 1.《至夜宿香山寺明朝·徐渭 绀殿依岩匝,金题拂露明。因从月下坐,翻拟雪中行。夜觉诸缘息,秋闻万窍鸣。逢僧都不语,竟巳话无生。
徐渭的诗词曲代表作
徐渭(1521年3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非常贫苦,藏书数千卷被变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文、戏剧、书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鸟、竹石无所不工,以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