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简介

太行山脉(Taihang Mountains),又名五行、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太行山脉整体上位于华北板块的中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4°35′—40°19′,东经110°15′—116°27′,呈北北东—南南西方向延伸,直到山西陵川县南部转为东西走向,全长约500千米,宽约40—50千米。

太行山脉海拔一般为1000—1500米,最高山段为北段与中段,在20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1500米。太行山脉主峰为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最高峰为五台山,海拔3061.1米。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

太行山曾作为战略基地,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太行山人民抵抗日军的进攻,建设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说·太行山的古诗(共1首)

  • 1.《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唐朝·张说 六龙鸣玉銮,九折步云端。河络南浮近,山经北上难。 羽仪映松雪,戈甲带春寒。百谷晨笳动,千岩晓仗攒。 皇心感韶节,敷藻念人安。既立省方馆,复建礼神坛。 扈...
张说的诗词曲代表作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