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简介

牵牛(学名:Ipomoea nil (L.) Roth)别名喇叭牵牛花、大牵牛等,为旋花科番薯属的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其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宽卵形或近圆形,深或浅的3裂,偶5裂,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面或疏或密被微硬的柔毛;花腋生,单一或通常2朵着生于花序梗顶,花序梗长短不一;苞片线形或叶状,被开展的微硬毛;小苞片线形;萼片近等长,披针状线形;花冠漏斗状,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蒴果近球形,3瓣裂;种子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被褐色短绒毛。花期7-9,果期8-10月。

牵牛原产热带美洲,后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除西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瘠薄,适应性较强,对气候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以温和的气候和中等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多生于海拔100-200(-1600)米的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

牵牛的种子为中药材牵牛子的来源,具有利水,泻下,消积等功效,主治水肿,腹水,脚气等。其成活率高、繁殖容易且收效快,栽培管理简便、综合成本低, 能增强园林景观功能,提高立体绿化效果,观赏期比较长,园林实用价值高,绿化效果突出。

舒岳祥·关于牵牛花的古诗(共1首)

  • 1.《牵牛花宋朝·舒岳祥卉中深碧斯为最,绣蝶红蜻宿近枝。巧补疏篱阴漠漠,善缘高竹实累累。满承秋露瑶杯莹,半敛朝阳翠袖欹。入药性寒君莫弃,良医疏滞用随宜。
舒岳祥的诗词曲代表作

舒岳祥(1219年-1298年),字景薛,一字舜侯,人称阆先生,浙江宁海人。幼年聪慧,七岁能作古文,语出惊人。晚年潜心于文创作,虽战乱频繁,颠沛流离,仍奋笔不辍。诗文与王应麟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