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简介

牵牛(学名:Ipomoea nil (L.) Roth)别名喇叭牵牛花、大牵牛等,为旋花科番薯属的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其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宽卵形或近圆形,深或浅的3裂,偶5裂,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面或疏或密被微硬的柔毛;花腋生,单一或通常2朵着生于花序梗顶,花序梗长短不一;苞片线形或叶状,被开展的微硬毛;小苞片线形;萼片近等长,披针状线形;花冠漏斗状,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蒴果近球形,3瓣裂;种子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被褐色短绒毛。花期7-9,果期8-10月。

牵牛原产热带美洲,后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除西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瘠薄,适应性较强,对气候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以温和的气候和中等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多生于海拔100-200(-1600)米的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

牵牛的种子为中药材牵牛子的来源,具有利水,泻下,消积等功效,主治水肿,腹水,脚气等。其成活率高、繁殖容易且收效快,栽培管理简便、综合成本低, 能增强园林景观功能,提高立体绿化效果,观赏期比较长,园林实用价值高,绿化效果突出。

倪瓒·关于牵牛花的古诗(共1首)

倪瓒的诗词曲代表作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倪瓒擅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