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简介

蔷薇(学名:Rosa sp.)是蔷薇科、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藤蔓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灌木,变异性强。茎刺较大且一般有钩,每节大致有3、4个;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为5-9片,叶缘有齿,叶片平展但有柔毛。常是6-7朵族生,为圆锥状伞房花序,生于枝条顶部,花径约3厘米,每年只开一次。蔷薇花花盘环绕萼筒口部,有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花谢后萼片会脱落;果实为圆球体。

耐寒,有野生和众多园艺品种,可用压条或嫁接法繁殖。蔷薇可以药用,由其制成的蔷薇花粥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区等地区。

1985年中国《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七卷问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蔷薇的形态,俞德浚教授将它定名为‘野蔷薇’。不能说中国古代的蔷薇就是野蔷薇,可野蔷薇(R. multiflora)这个种肯定在当时“蔷薇”指陈范围之内。

元稹·关于蔷薇花的古诗(共1首)

  • 1.《蔷薇架唐朝·元稹 五色阶前架,一张笼上被。殷红稠叠花,半绿鲜明地。 风蔓罗裙带,露英莲脸泪。多逢走马郎,可惜帘边思。
元稹的诗词曲代表作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