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简介

蔷薇(学名:Rosa sp.)是蔷薇科、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藤蔓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灌木,变异性强。茎刺较大且一般有钩,每节大致有3、4个;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为5-9片,叶缘有齿,叶片平展但有柔毛。常是6-7朵族生,为圆锥状伞房花序,生于枝条顶部,花径约3厘米,每年只开一次。蔷薇花花盘环绕萼筒口部,有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花谢后萼片会脱落;果实为圆球体。

耐寒,有野生和众多园艺品种,可用压条或嫁接法繁殖。蔷薇可以药用,由其制成的蔷薇花粥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区等地区。

1985年中国《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七卷问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蔷薇的形态,俞德浚教授将它定名为‘野蔷薇’。不能说中国古代的蔷薇就是野蔷薇,可野蔷薇(R. multiflora)这个种肯定在当时“蔷薇”指陈范围之内。

王世贞·关于蔷薇花的古诗(共1首)

王世贞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世贞(1526年12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