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简介

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日本。由某些野生菊经种间杂交演化而来的;茎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单叶互生,多卵圆形,边缘具粗大锯齿或深裂;头状序,外围为舌状花,大小、形状变化很大,有平瓣、匙瓣等多种;中心为筒状花,常稀少或阙如;不同的瓣形,形成不同的花型、颜色、品种。花序下为总苞,舌状花多为雄性花,筒状花为两性花,雌蕊柱头两歧。菊花原产于中国,唐宋时代,菊花经朝鲜传到日本,十七世纪传到欧洲,然后再传到美洲。菊花可按照花径、花期、花色等区别分类,历史上的菊花品种分类是以色为主的,清朝《广群芳谱》所记载的菊花品种就有300~400个,目前品种有数千个,并且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喜阳光,忌荫蔽,怕涝。菊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花中四君子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中国古代菊花有许多精神内涵,比如菊花有“花中隐士”的雅称;又被誉为“十二客”中的“寿客”,有吉祥、长寿的含义;诗词中用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菊花观赏价值较高,除盆栽或配植花坛外,常用作切花材料。部分菊花品种可供饮用,称为菊;味甘甜的菊苗及部分品种的花瓣,可作蔬菜。菊花具有散清热、平肝明目、抗菌、抗肿瘤等功能,但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彭鹤濂·关于菊花的古诗(共1首)

彭鹤濂(1914-1996),字松庵,晚号棕槐老人,上海金人。1932年就读江苏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师从陈石遗(陈衍)、钱仲联诸家,习及古文辞。曾任金山中学校长,又曾供职金山县图书馆。著有《棕槐室诗》、《棕槐室诗话》。陈曾寿评其诗曰:"诗境幽绝,深入四灵之室,无一点烟火气矣"。夏承焘评曰:"幽茜似元贤,浓丽如梦苕庵"。郑逸梅评曰:"诗以雅为主,颂次之,读棕槐室诗温柔敦厚,符于诗教,与时彦之好为颂体者有别,为之倾佩"。又曰:“大作益复清新隽永,当代所谓‘诗人’者多,而翁真诗人之诗人也"。钱钟书曰:"斟酌吴会英才集与近代诗抄之间,清词丽句洵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程千帆曰:"灵襟丽藻,诵之忘倦,无缘陪携,但深驰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