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简介

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日本。由某些野生菊经种间杂交演化而来的;茎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单叶互生,多卵圆形,边缘具粗大锯齿或深裂;头状序,外围为舌状花,大小、形状变化很大,有平瓣、匙瓣等多种;中心为筒状花,常稀少或阙如;不同的瓣形,形成不同的花型、颜色、品种。花序下为总苞,舌状花多为雄性花,筒状花为两性花,雌蕊柱头两歧。菊花原产于中国,唐宋时代,菊花经朝鲜传到日本,十七世纪传到欧洲,然后再传到美洲。菊花可按照花径、花期、花色等区别分类,历史上的菊花品种分类是以色为主的,清朝《广群芳谱》所记载的菊花品种就有300~400个,目前品种有数千个,并且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喜阳光,忌荫蔽,怕涝。菊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花中四君子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中国古代菊花有许多精神内涵,比如菊花有“花中隐士”的雅称;又被誉为“十二客”中的“寿客”,有吉祥、长寿的含义;诗词中用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菊花观赏价值较高,除盆栽或配植花坛外,常用作切花材料。部分菊花品种可供饮用,称为菊;味甘甜的菊苗及部分品种的花瓣,可作蔬菜。菊花具有散清热、平肝明目、抗菌、抗肿瘤等功能,但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罗绍威·关于菊花的古诗(共1首)

  • 1.《白菊唐朝·罗绍威 虽被风霜竞欲催,皎然颜色不低摧。已疑素手能妆出,又似金钱未染来。香散自宜飘渌酒,叶交仍得荫苍苔。寻思闭户中宵见,应认寒窗...
罗绍威(《旧唐书》作罗威,877年-910年),字端已,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唐末五代军阀、将领,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之子。
888年,罗绍威被任命为魏博节度副使。898年,继任节度使。后升为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郡王。904年,罗绍威因营建洛阳太庙有功,加检校太尉、进封邺王。
905年,罗绍威在宣武节度使朱温的援助下,诛杀魏博牙兵,根除了延续二百年的牙兵之患。但是,自己也是元气大伤,只得依附朱温。
后梁建立后,罗绍威被加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深受梁太祖朱温信任。
910年,罗绍威病逝,年仅三十四岁,在镇十七年。追赠尚书令,谥号贞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