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简介

华山(Mount Huashan),古称“西岳”,雅称“太华”,为中国著名五岳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介于东经109°57'~110°10'、北纬34°25'~34°36'之间,东临潼关、西至华县、南连秦岭主脉、北临渭河平原,总面积为148.4平方千米,有着“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华山地处秦、晋、豫黄河三角洲交汇处,扼守着西北出入中原的门户,是一座断层山,属于秦岭造山带,由一整块岗岩石构成,为断壁悬崖岗岩地貌景观,形成年代可追溯至太古代(约27亿年前),包括东、西、南、北、中五峰以及七十多座峰岭和三条峡谷,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气候,只有长涧、叶两条河流,拥有123种珍稀保护动物、6种特有种植物,有着长空栈道、鹞子翻身、千尺幢等景点210余处,可分为华麓、华山峪、华山主峰、黄甫峪、瓮峪和仙峪六个景区。

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华夏”中的“华”字就源于华山,因此此地有着“华夏之根”之称;而在原始社会,华山还是祭祀神山,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帝王在此曾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另外,华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华山的西玄洞为“第四洞天”,全山共拥有72个半悬空洞、20余座道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道教高人,流传着“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道教神话传说,留下了歌、碑记等1200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1982年,华山成为“首批国家级景名胜区”。2004年,成为“中华十大名山”。

孔武仲·关于华山的古诗(共1首)

  • 1.《九华山宋朝·孔武仲扁舟重过九青莲,极目空明思浩然。可是画工烦刻画,只因山骨偶枝骈。风高迥认龙腾海,云散初疑剑插天。剩采太湖嵌孔石,南窗排列伫飞仙。

孔武仲(1042~1097),字常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孔子四十七代孙,孔文仲大弟。自幼聪慧好学。嘉祐八年(1063)登进士甲科第六。初授谷城县主薄。历任江州(今江西九江)、信州(今江西上饶)军事推官、湘潭县知县。后任国子监司业、集贤院校理时,奏请朝廷改革科举制度,恢复以诗赋取士,选贤举能。元祐六年(1091)七,以宝文阁待制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洪州(今江西南昌)知州。绍圣三年(1096),因朝廷党派斗争激化被免职,定居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从此,专事文学研究,与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过从甚密,诗词唱酬,信书不绝。一生著说百余卷,主要有《书说》13卷、《诗说》20卷、《论语说》10卷、《金华讲义》13卷、《孔氏奏议》3卷、《芍药园序》及《孔氏杂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