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简介

黄山,古称黟,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气候;以奇松、怪石、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川”之称。

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莲”“光明顶”“天都”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森林覆盖率为98.29%,林木绿化率达98.53%,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1982年,黄山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黄山风景区被中国旅游报公布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0年12,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

祝允明·黄山的古诗(共1首)

  • 1.《题黄山人诗卷明朝·祝允明 南来作县官,亦希遇异人。三年雾眯目,衣上多新尘。翩翩一黄鹤,衔书祝融滨。下庭展袖讽,字字青瑶㻞。既惊旦暮契,犹怀夙昔亲。凤鸣燕雀间,视听暂得伸。鹤乎果有升天翼...
祝允明的诗词曲代表作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