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简介

黄山,古称黟,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气候;以奇松、怪石、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川”之称。

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莲”“光明顶”“天都”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森林覆盖率为98.29%,林木绿化率达98.53%,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1982年,黄山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黄山风景区被中国旅游报公布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0年12,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

常国武·黄山的古诗(共5首)

常国武,字翼谋、止戈。1929年12月生于南京。自幼喜古诗文、书法。十七岁始在卢冀野主编的《泱泱》副刊上发表旧体文十馀篇。195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中文系,1956年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86年晋升教授,全权为唐圭璋恩师代培三届博士生。十年动乱期间受到冲击,全家下放淮安农村,平反后回校继续任教。著有《宋代文学史》上下集(国家六五重点科研项目)、《辛稼轩词集导读》、《新选宋词三百首》、《中学语文教材析疑》(古代诗文部分)等,论文有《读〈外集〉卮言》、《西麓词平议》、《碧山、草窗、玉田三家词异同论》、《宋代士风与文学创作》、《清诗中兴探源》等数十百篇,自作诗、文、联在国内多处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