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简介

花朝节(Flower Birthday Festival),简称朝,俗称神节、花神生日、百花节等,旨在纪念百花生日。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时间多在农历二十五,由于地域气候等差异,亦有择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日者。

花朝节起源众说纷纭,一说起源于春秋,相传《陶朱公书》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晋代,花朝节习俗初步形成,周处《土记》记载人们游春赏花,其中出现“花朝”称谓。唐代,花朝节被定为二月十五,位列民间岁时八节之一。皇家和民间会举行隆重的庆祝和祭祀活动,如唐太宗主持“挑菜御宴”,武则天令宫女蒸制花糕赏赐群臣等。宋代,花朝节进入繁盛期,其习俗增加“扑蝶会”、挂“花神灯”,以及将红绸、彩纸系在花木上为花神祝寿的“赏红”等。元代以后,花朝节被赋予“花神生日”的新内涵,逐渐演化为对花神的奉祀庆典。明清时期,花朝节和花神文化依然在民间盛行,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花神形象不断丰富,如《牡丹亭》中的梦梅被封为梅花花神。清末民初,花朝节衰落。

花朝节在历史上发展出丰富的节俗,游赏节俗如踏春、扑蝶等;饮食节俗如百花糕、花朝等;农业节俗如花朝占卜、花朝劝农等;其他节俗还有种花挑菜、对歌传情等。

花朝节浓缩了中国人的花崇拜、花情操、花习俗等理念,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其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彰显雅致和谐的民族文化特质,近年来,浙江、湖北、福建等地已将花朝节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范景文·关于花朝节的古诗(共2首)

  • 1.《赋得花朝遇雨明朝·范景文 春阴偏是趁今朝,妒暖余寒尚自饶。花意如人初中酒,柳容似冻未舒条。踏青游屐方微湿,听雨吟魂却暗销。烟裹空濛飞翠冷,总无红紫亦堪描。 ...
  • 2.《花朝雨明朝·范景文拈得花朝字,无花亦自怜。移情听夜雨,借景看云烟。霁赏期明日,芳游忆去年。一杯春水绿,携上泛湖船。
范景文的诗词曲代表作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