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简介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上有细绒毛;叶片为卵状心形,托叶为披针形,常早落;单生,萼为钟形,花冠初为白色或淡红色,后逐渐变为深红色;果实为扁球形,有淡黄色的毛附着。花期8到10。其花或白或粉或赤,不同品种的花色和花型不一,种类繁多。其花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

木芙蓉原产中国湖南,现今分布于辽宁、河北、东、陕西和大部分南方省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也有栽培。木芙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不耐寒、耐水湿、耐修剪,适宜栽植于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繁殖栽培方法有扦插、压条,分株和播种。

木芙蓉是中国久经栽培的园林观赏植物,其适应性强,花大色美,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经常被用于园林建设中,适宜配植于池畔、堤岸、水际,是四川省成都市的市花。木芙蓉除具有十分良好的园林观赏价值外,还具有非常多的实用价值,《妇人良方》《湖南药物志》记载木芙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烧烫伤、跌打损伤。木芙蓉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多种有害气体具有抗性和吸收性,不仅如此,其还有净化灰尘、烟尘的作用。

区越·关于芙蓉花的古诗(共2首)

  • 1.《舟次芙蓉驿与唐太守刘别驾会晤草草而别明朝·区越朱幡出郭正堂堂,别驾同驱两署郎。韶石共期还古奏,芙蓉人比濯秋江。匆匆话别三寮旧,落落难誇两鬓苍。西蜀北平并五岭,十年书札海天长。
  • 2.《李紫崖邀玩芙蓉明朝·区越欲采芙蓉未涉江,梧桐日夜老秋霜。白头许我同攀赏,青眼还谁共趁狂。拂石临流清玉轸,挥毫对客洒龙香。看花不断游人路,金粟将舒月渐光。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馀者为文。区越诗,以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四年刻《区西屏集》为底本(简称嘉靖本),参校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四年刻《乡贤区西屏集》(简称万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简称民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