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简介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上有细绒毛;叶片为卵状心形,托叶为披针形,常早落;单生,萼为钟形,花冠初为白色或淡红色,后逐渐变为深红色;果实为扁球形,有淡黄色的毛附着。花期8到10。其花或白或粉或赤,不同品种的花色和花型不一,种类繁多。其花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

木芙蓉原产中国湖南,现今分布于辽宁、河北、东、陕西和大部分南方省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也有栽培。木芙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不耐寒、耐水湿、耐修剪,适宜栽植于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繁殖栽培方法有扦插、压条,分株和播种。

木芙蓉是中国久经栽培的园林观赏植物,其适应性强,花大色美,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经常被用于园林建设中,适宜配植于池畔、堤岸、水际,是四川省成都市的市花。木芙蓉除具有十分良好的园林观赏价值外,还具有非常多的实用价值,《妇人良方》《湖南药物志》记载木芙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烧烫伤、跌打损伤。木芙蓉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多种有害气体具有抗性和吸收性,不仅如此,其还有净化灰尘、烟尘的作用。

欧阳修·关于芙蓉花的古诗(共6首)

欧阳修的诗词曲代表作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