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简介

,汉语常用字,读作fēng,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一种因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的现象。《说文》:“风,八风也。”《国风·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引申为像风那样快,如风行。风有流行的特点,有如社会习惯,故又引申为风俗、风气,如蔚然成风、移风易俗。又引申为风景、风光。又指民歌,如采风。又引申为外在的姿态,如作风、文风,再引申为风声、消息等。作动词,指借风力吹干吹净,虚化引申为教育、感化。

杜甫·描写风的古诗(共2首)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朝·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
  • 2.《秋风二首唐朝·杜甫其一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吴樯楚舵牵百丈,暖向成都寒未还。要路何日罢长乾?战自青羌连白蛮。中巴不得消息好,瞑传戌鼓长云间。其二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
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