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简介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

大寒时节,太阳光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但冷空气仍频繁南下,北半球气温寒冷。民谚:“小寒大寒,无自寒”,这说明了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之一,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

在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流行的年尾“年会”是“尾牙祭”的遗俗。

强至·关于大寒的古诗(共1首)

  • 1.《二月大寒偶书短句宋朝·强至上天谁与问,四序曷相干。已季春成暮,当温气反寒。农心忧地冻,俗眼惜花残。我岂殊民意,身为父母官。
强至的诗词曲代表作

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乾兴元年(1022年)生。庆历五年(1045年),乡试第一,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皇佑二年(1050年)-皇祐三年(1051年)充泗州司理参军,至和二年(1055年)任浦江令、东阳、元城令。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以疾卒于官,年五十五。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