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简介

春季,四季之一,季期在立春立夏之间,含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节气。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春季,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芽生长。春季是冬夏季交替转换时期,冷空气和暖湿气流此消彼长。

从节气意义上讲,我国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4月被定为春季。

我国现在划分四季常采用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法,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说文解字》解释“春”,原本是个动词,为“推也。从草从日,草春时生也”,就是草感受到太阳的召唤,应时而动,推开大地,生长出来的意思。《尚书·大传》说:“春,出也,万物之出也。”立的本义,是人站在大地上。

宗懔·描写春天的古诗(共1首)

  • 1.《早春诗南北朝·宗懔昨暝春风起,今朝春气来。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散粉成初蝶,剪彩作新梅。游客伤千里,无暇上高台。

宗懔(502~565年),字元懔,南阳涅阳(今河南涅阳县)人。南北朝时期大臣,著名学者。
少年好学,昼不倦,善引典故,乡里称为"小儿学士"。梁普通六年,举秀才。梁元帝重牧荆州,以为江陵令。及即位,擢为尚书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封信安县侯。承圣三年,西魏攻陷江陵,遂与王褒进入关西,累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五年(565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