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简介

春梦,汉语词汇,拼音为chūn mèng,原指春季的梦境,后衍生出双重语义:一为转瞬即逝的荣华或世事的隐喻,如唐代沈佺期杂诗》所载“春梦著辽西”;二指与性体验相关的潜意识显现,常伴随生理反应,多见于青春期。

在心理学中,春梦被视为性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内容涉及与异性或同性的亲密接触,但对象多为模糊意象,与真实性取向无必然关联,具有释放性张力的功能。文学领域则延续其隐喻特性,唐宋诗词白居易花非花》以“春梦”喻世事无常,近现代作品如巴金《关于》延续该隐喻传统。

该词自唐宋形成核心意象,沈佺期、罗隐人借春梦抒写时空感悟,苏轼“春梦了无痕”强化其易逝特质。20世纪亨利·米勒《春梦之结》将其拓展至现代伦理探讨,形成古典诗意与现代心理的双重文化维度。

沈泽棠·关于春梦的古诗(共1首)

  • 1.《点绛唇·春梦清朝·沈泽棠燕子楼阴,帘波暗渡诗魂去。粉云酥雨。误引巫山路。梦索杨花,共诉春愁绪。没寻处。碧城凝伫。蓦被莺阑住。
沈泽棠(1846-1928),字茝邻,又字芷邻,号忏盦,广东番禺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候选知县。有《忏盦诗钞》二卷,《词钞》一卷,《忏盦词话》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