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简介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庚;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温差逐渐拉大。

时至白露,夏季逐渐为冬季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按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的“候平均气温”标准,候平均温度在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民谚:‘白露身弗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尚热,但早晚天气已有凉意,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此外,这个时节还需预防秋燥。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喝白露等。

鲍溶·关于白露的古诗(共1首)

  • 1.《白露唐朝·鲍溶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已低疏萤焰,稍减哀蝉力。迎社促燕心,助风劳雁翼。一悲纨扇情,再想清浅忆。高高拜月归,轧轧挑灯织。盈盈玉盘泪,何处...
鲍溶的诗词曲代表作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809)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