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简介

神仙,汉语词语,拼音为shénxiān,指道教信仰中超脱生死、长生不死的得道者,常居于仙境并具备神通变化能力,如善知他心、天眼洞察等特质。该词可比喻能预知世事或逍遥自在之人,亦用于形容技艺高超者,如《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有神仙之概”。

道教将神仙分为先天神祇(如天神、地祇)与后天仙真(通过修炼得道者)两大类,认为其体现“道”的化身并以济世度人为宗旨。葛洪在《抱朴子》中强调林为修道炼丹的理想场所,《庄子》则记载神人“肌肤若冰,乘气御飞龙”的形象。

该概念最早见于《史记·孝武本纪》所载燕齐方士宣扬的神仙之术。神仙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秦汉方士宣传影响扩大,秦始皇、汉武帝均曾遣使寻访仙药。《汉书·艺文志》列神仙家典籍,后衍生《列仙传》等著作记载仙人事迹。

毛文锡·神仙的诗句(共1句)

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十四岁进士及第。事前蜀高祖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前蜀永平四年(915年),迁礼部尚书,判枢密院事。期间成功劝阻王建乘长江涨水,决堰水灌高季昌盘踞之地江陵的想法。
前蜀通正元年(916年),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仍判枢密院。
前蜀天汉年间(917年),因与宰相张格、宦官唐文扆争权,贬茂州(今四川松潘)司,子员外郎毛询流放维州(今四川理县)。
前蜀亡,归后唐。不久,又事后蜀。与欧阳炯等五人以小词为后蜀君主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