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简介

神仙,汉语词语,拼音为shénxiān,指道教信仰中超脱生死、长生不死的得道者,常居于仙境并具备神通变化能力,如善知他心、天眼洞察等特质。该词可比喻能预知世事或逍遥自在之人,亦用于形容技艺高超者,如《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有神仙之概”。

道教将神仙分为先天神祇(如天神、地祇)与后天仙真(通过修炼得道者)两大类,认为其体现“道”的化身并以济世度人为宗旨。葛洪在《抱朴子》中强调林为修道炼丹的理想场所,《庄子》则记载神人“肌肤若冰,乘气御飞龙”的形象。

该概念最早见于《史记·孝武本纪》所载燕齐方士宣扬的神仙之术。神仙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秦汉方士宣传影响扩大,秦始皇、汉武帝均曾遣使寻访仙药。《汉书·艺文志》列神仙家典籍,后衍生《列仙传》等著作记载仙人事迹。

何梦桂·神仙的诗句(共2句)

何梦桂的诗词曲代表作

何梦桂(1229—1303),字岩叟,别号潜斋,谥号文建,宋淳安文昌人(今浙江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自幼从学于名师夏讷斋先生,深受教益。咸淳元年(1265年)省试第一,举进士,廷试第三名(即“探”)。其侄何景文,亦登同榜进士。宋度宗得知何梦桂与黄蜕、方逢辰同堂就读于石峡书院,故御书“一门登两第,百里足三元”的联句相赠。梦桂初为台州军判官,历官太常博士,咸淳十年(1274年)任监察御史。曾任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富昌(后改名文昌)小酉源,元至元中,御史程文海推荐,授江西儒学提举,屡召不赴。著书自娱,终老家中。学者称之为“潜斋先生”。梦桂精于易,所著有《易衍》、《中庸致用》诸书,其《潜斋文集》11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总目》并传于世。现何家家谱百字歌为文建公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