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简介

桑(Morus alba L.),通称桑树,又称白桑、家桑、桑,是桑科桑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厚,灰色,具不规则浅纵裂。叶卵形或广卵形,边缘锯齿粗钝,有时叶为各种分裂,表面鲜绿色。单性,雌雄异株,雌雄序均为穗状。聚花果卵状椭圆形,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花期4~5,果期5~8月。

桑原产于中国北部和中部,世界各地及中国南北各省区有栽培。一般生长于海拔1200m以下的区和平原。桑是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暖湿润,耐寒、耐旱,但不耐涝。桑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许多典故、熟语,如“桑梓”“桑榆”“沧海桑田”等。

桑叶为养蚕的主要饲料,也可用作牲畜饲料,或制成桑叶等产品。果实称“桑椹”,可生食,也可榨果汁、酿等。桑的叶、根、果实及枝条均可入药。树皮纤维柔细,可作纺织原料、造纸原料;木材坚硬,可作为家具、乐器、雕刻等的用材。

萨都剌·桑的诗句(共1句)

萨都剌的诗词曲代表作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