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简介

教化,汉语词语,原指儒家通过政教体系实现社会感化的方式,后延伸为教育熏陶与俗演变的总称,出自《·周南·关雎序》“美教化,移俗”。

其内涵包含三重维度:政令与礼制结合的治理模式,如《汉书·董仲舒传》称太学乃“教化之本原”;教育引导民众向善的实践路径,如玄奘《大唐西域记》载佛陀以教化开导末世;环境对人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如《史记·三王世家》以“蓬生麻中”作喻。钱穆提出“教化”包含施教者与受教者双向互动的过程,体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该概念雏形见于周代礼乐制度,汉代经董仲舒确立为治国方略。唐代推行乡饮酒礼与私学教育,宋代发展出蒙学、乡约等基层教化形式,明代通过里甲制宣讲六谕。元稹《骠国乐》提出教化需循序渐进,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强调其对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

许棠·教化的诗句(共1句)

许棠,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工诗文,性僻难与人合。以作洞庭诗著名,时号许洞庭。棠久困名场,闻马戴佐大同军幕,招接文士,乃往谒之。戴一见如旧,留连累,但从事诗,未尝问所欲。一日,戴大会宾客,命使以棠家书授之。棠启缄阅读,始知戴巳潜遣一介恤其家矣。咸通十二年,(公元八七一年)始进士及第,调泾县尉。至任时,郑谷赠诗,有“白头新作尉”之句。又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棠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