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简介

鬼神,汉语词语,拼音为guǐ shén,由“鬼”(人死后灵魂的形态)与“神”(具备超自然能力的存在)组合而成,指代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传统观念中,鬼法力较小且惧阳气,神具非凡能力,二者无法被感官直接感知,但可通过祭祀沟通。

鬼神内涵包含阴阳魂魄理论,魂为阳主精神,魄为阴主形体,死后形气分离为鬼(归土之形)与神(上升之气)。其概念常与祖先信仰结合,能否享受祭祀是区分人死后为鬼或神的重要标志。鬼神观念衍生出傩戏驱鬼、中元节祭祖等民俗活动。

鬼神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自然崇拜与祖先信仰,甲骨文已有“鬼”字记载,《礼记》《左传》等典籍将其融入哲学与礼制体系。魏晋至唐宋时期,佛教盂兰盆会、道教中元节与儒家祭祀传统融合,形成文化复合形态。

刘錡·鬼神的诗句(共1句)

刘锜(1098年―1162年225日 ),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
刘锜骁勇善战,早年曾任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深受其畏惧。受张浚提拔,参与富平之战。后扈从宋高宗,两次任权主管侍卫军司公事。绍兴十年(1140年),于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兀术军。并派兵协助岳飞北伐。次年,于柘皋之战再破金军。此后被罢去兵权,两任荆南知府。晚年再获起用,率军抗击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颜亮,但因病而无功。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武穆(一说谥武忠)。宋孝宗时追封吴王,加太子太保。著有《清溪集》,已佚。《全宋诗》中录其诗七首。
刘锜性格豪爽、深沉果断,有儒将度,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到重大作用。《宋史》称“(张俊)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