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简介

鬼神,汉语词语,拼音为guǐ shén,由“鬼”(人死后灵魂的形态)与“神”(具备超自然能力的存在)组合而成,指代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传统观念中,鬼法力较小且惧阳气,神具非凡能力,二者无法被感官直接感知,但可通过祭祀沟通。

鬼神内涵包含阴阳魂魄理论,魂为阳主精神,魄为阴主形体,死后形气分离为鬼(归土之形)与神(上升之气)。其概念常与祖先信仰结合,能否享受祭祀是区分人死后为鬼或神的重要标志。鬼神观念衍生出傩戏驱鬼、中元节祭祖等民俗活动。

鬼神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自然崇拜与祖先信仰,甲骨文已有“鬼”字记载,《礼记》《左传》等典籍将其融入哲学与礼制体系。魏晋至唐宋时期,佛教盂兰盆会、道教中元节与儒家祭祀传统融合,形成文化复合形态。

寒山·鬼神的诗句(共2句)

寒山的诗词曲代表作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
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