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简介

浮生,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shēng,意为空虚短暂的人生,也指物体漂浮生长的自然状态。该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水面浮萍喻指人生无常,奠定道家淡泊生死、顺应自然的哲学基调。

其核心内涵源自道家对生命虚幻性的思考,认为人生如寄、转瞬即逝。历代文人将其融入文学创作,如李白“浮生若梦”、苏轼“又得浮生一日凉”等,借以抒发生命易逝的感慨。唐宋时期,“浮生”逐渐衍生出闲适避世的文化意象,成为山水田园题材的常见主题。

该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道家典籍,经南朝鲍照“浮生急驰电”强化时间流逝意象,至唐代成为文经典母题。宋代以后,文人通过诗词进一步拓展其哲学意蕴,同时现代艺术创作亦借用该概念进行视觉化诠释。

王履·浮生的诗句(共1句)

王履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约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卒年不详,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尚在,昆(今属江苏)人,祖籍魏博(今河北境内),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诗人。学医于朱丹溪,是其门人,尽得朱氏之学。《古今医统》称王安道“学究天人,文章冠世,极深医源,直穷奥妙”。《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实能贯彻源流,非漫为大言以夸世者”。充分说明王氏之学于医学理论颇有造诣,其探讨医理强调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治学严谨,立论有据。著有《医经溯洄集》、《百病钩玄》、《医韵统》等,现唯有《医经溯洄集》行于世,是其代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