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简介

浮生,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shēng,意为空虚短暂的人生,也指物体漂浮生长的自然状态。该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水面浮萍喻指人生无常,奠定道家淡泊生死、顺应自然的哲学基调。

其核心内涵源自道家对生命虚幻性的思考,认为人生如寄、转瞬即逝。历代文人将其融入文学创作,如李白“浮生若梦”、苏轼“又得浮生一日凉”等,借以抒发生命易逝的感慨。唐宋时期,“浮生”逐渐衍生出闲适避世的文化意象,成为山水田园题材的常见主题。

该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道家典籍,经南朝鲍照“浮生急驰电”强化时间流逝意象,至唐代成为文经典母题。宋代以后,文人通过诗词进一步拓展其哲学意蕴,同时现代艺术创作亦借用该概念进行视觉化诠释。

皎然·浮生的诗句(共2句)

皎然的诗词曲代表作
皎然(720-804),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