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简介

浮生,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shēng,意为空虚短暂的人生,也指物体漂浮生长的自然状态。该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水面浮萍喻指人生无常,奠定道家淡泊生死、顺应自然的哲学基调。

其核心内涵源自道家对生命虚幻性的思考,认为人生如寄、转瞬即逝。历代文人将其融入文学创作,如李白“浮生若梦”、苏轼“又得浮生一日凉”等,借以抒发生命易逝的感慨。唐宋时期,“浮生”逐渐衍生出闲适避世的文化意象,成为山水田园题材的常见主题。

该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道家典籍,经南朝鲍照“浮生急驰电”强化时间流逝意象,至唐代成为文经典母题。宋代以后,文人通过诗词进一步拓展其哲学意蕴,同时现代艺术创作亦借用该概念进行视觉化诠释。

关汉卿·浮生的诗句(共1句)

关汉卿的诗词曲代表作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一作一斋),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尘》、《望江亭》、《拜亭》、《鲁斋郎》、《单刀会》、《调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析津志辑佚•名宦》曰:“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