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简介

“不足”是汉语常见词语,拼音为bù zú,表示数量或程度上的不充分,无法满足需求,也可引申为缺少、少于等义。作为动词时多用于否定性评价(如“不足为怪”),作形容词时强调客观短缺(如“先天不足”)。

该词涵盖多层语义:古代汉语中多指“不值得”(如《庄子》中的“不足多也”),现代汉语侧重“不够”或“未达标准”(如“信心不足”“不足一千”),部分语境中表禁止含义(如《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其语义网络包含五类用法:不充足、缺少、数量未达、禁止性表达和价值判断。

“不足”的语义历经演变:先秦时期多作否定判断词,汉唐后逐步转向量化描述,近现代更强调客观条件的缺失。这一转变与语言实用化趋势相关,古代典籍多用于抽象评价(如《荀子》“益不足”),现代文献则聚焦具体短缺(如朱自清笔下的“兵力不足”)。

释咸杰·不足的诗句(共1句)

释咸杰(一一一八~一一八六),号密庵,俗姓郑,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出家后遍参知识。初谒应庵,蒙印可。后分座说法于吴门万寿、四明天童。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出世衢州乌巨乾明禅院,次迁大中祥符寺、蒋山太平兴国寺、常州褒忠显报华藏寺。淳熙四年(一一七七),诏住径山兴圣万寿寺,召对选德殿。七年,迁灵隐寺。十一年,归老于明州天童景德寺。十三年卒,年九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天童昙华禅师法嗣。有《密庵咸杰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