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简介

“不足”是汉语常见词语,拼音为bù zú,表示数量或程度上的不充分,无法满足需求,也可引申为缺少、少于等义。作为动词时多用于否定性评价(如“不足为怪”),作形容词时强调客观短缺(如“先天不足”)。

该词涵盖多层语义:古代汉语中多指“不值得”(如《庄子》中的“不足多也”),现代汉语侧重“不够”或“未达标准”(如“信心不足”“不足一千”),部分语境中表禁止含义(如《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其语义网络包含五类用法:不充足、缺少、数量未达、禁止性表达和价值判断。

“不足”的语义历经演变:先秦时期多作否定判断词,汉唐后逐步转向量化描述,近现代更强调客观条件的缺失。这一转变与语言实用化趋势相关,古代典籍多用于抽象评价(如《荀子》“益不足”),现代文献则聚焦具体短缺(如朱自清笔下的“兵力不足”)。

方岳·不足的诗句(共2句)

方岳的诗词曲代表作

方岳(1199~1262),南宋人、词人。字巨,字元善,号秋崖,又号菊田。徽州祁门(今属安徽)人,一说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有《深偶谈》。全宋诗诗文不用古律而以意为之。有《秋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