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简介

“不足”是汉语常见词语,拼音为bù zú,表示数量或程度上的不充分,无法满足需求,也可引申为缺少、少于等义。作为动词时多用于否定性评价(如“不足为怪”),作形容词时强调客观短缺(如“先天不足”)。

该词涵盖多层语义:古代汉语中多指“不值得”(如《庄子》中的“不足多也”),现代汉语侧重“不够”或“未达标准”(如“信心不足”“不足一千”),部分语境中表禁止含义(如《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其语义网络包含五类用法:不充足、缺少、数量未达、禁止性表达和价值判断。

“不足”的语义历经演变:先秦时期多作否定判断词,汉唐后逐步转向量化描述,近现代更强调客观条件的缺失。这一转变与语言实用化趋势相关,古代典籍多用于抽象评价(如《荀子》“益不足”),现代文献则聚焦具体短缺(如朱自清笔下的“兵力不足”)。

楼钥·不足的诗句(共4句)

楼钥的诗词曲代表作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
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
楼钥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