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简介

百年是汉语固有词语,拼音为bǎi nián,通常指极长时间或人的一生,也含百周年字面义。作为多义词,其核心义项包括:表示时间跨度大(如“百年大计”),代指人生历程(如“百年好合”),以及特指百年纪年(如“百年庆典”)。

该词在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结构,既包含器物寿命(《周礼》“犀甲寿百年”)、死亡婉辞(“百年之后”)等古典用法,也衍生出婚俗祝福(“百年偕老”)等文化内涵。其多义性通过成语(“百年树人”“百年之约”)及日常表达(“百年不遇”)体现,常作为时间量词与抽象概念结合。

“百年”的语义体系可追溯至先秦典籍,《礼记》《论语》已用其表时间久远或寿数,汉唐文献扩展至老年指代。宋代以降,婚庆语境逐渐成为重要使用场景,明清小说进一步固化其人生周期隐喻。古籍如《项脊轩志》《登高》等均印证其语义演变。

龚自珍·百年的诗句(共1句)

龚自珍(1792年8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