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简介

百年是汉语固有词语,拼音为bǎi nián,通常指极长时间或人的一生,也含百周年字面义。作为多义词,其核心义项包括:表示时间跨度大(如“百年大计”),代指人生历程(如“百年好合”),以及特指百年纪年(如“百年庆典”)。

该词在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结构,既包含器物寿命(《周礼》“犀甲寿百年”)、死亡婉辞(“百年之后”)等古典用法,也衍生出婚俗祝福(“百年偕老”)等文化内涵。其多义性通过成语(“百年树人”“百年之约”)及日常表达(“百年不遇”)体现,常作为时间量词与抽象概念结合。

“百年”的语义体系可追溯至先秦典籍,《礼记》《论语》已用其表时间久远或寿数,汉唐文献扩展至老年指代。宋代以降,婚庆语境逐渐成为重要使用场景,明清小说进一步固化其人生周期隐喻。古籍如《项脊轩志》《登高》等均印证其语义演变。

鲍照·百年的诗句(共1句)

鲍照的诗词曲代表作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人。
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鲍照和庾信合称“南照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