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简介

"白骨"出自《国语·吴语》"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本义指暴露于外的尸骨或化枯骨。该词在汉语中形成"白骨累累"、"白骨红颜"等典故性成语,前者通过叠词强化尸骨堆积的视觉意象,后者则通过对比手法表达生死无常的哲学概念。在语义发展过程中,词义由具体尸骨扩展至泛指死人,并衍生出"白色果核或树干"的特殊义项。

该词语在古典文学中具有独特意象价值,杜甫兵车行》"古来白骨无人收"、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等句均以白骨象征战争的残酷性。成语"起死人,肉白骨"通过动态描述反向强化其作为死亡象征的静态语义,展现了汉语词汇的语义张力。

邵雍·白骨的诗句(共1句)

邵雍的诗词曲代表作
邵雍(1011—1077)即邵康节,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