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简介

元旦,即公历的1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顾清·关于元旦的诗(共3首)

顾清,生年不详,约卒于明世宗嘉靖六年后不久。第弘治进士,授编修。正德初,(公元1506年)刘瑾柄政,清独不附,出为南兵部员外郎。瑾诛,累擢礼部员外郎。与尚书毛澄请建储宫,罢巡幸,疏凡数十上。嘉靖初,以南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其清新婉丽,天趣盎然;文章简练醇雅,自娴法律。著有东江家藏集四十二卷,江府志三十二卷,(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