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汪荣宝·颐和园的古诗词(共2首)

  • 1.《秋暮游颐和园清朝·汪荣宝禁园十岁废经过,野服重来落日多。石影当墀疑拄笏,泉声隔树想鸣珂。夕廊凝紫横蛛网,春殿排云锁燕窠。不见洛妃劳怅望,素心犹欲托微波。
  • 2.《玄圃和君直(此咏颐和园。)清朝·汪荣宝玄武开新苑,昆池换劫灰。山连玄圃近,泉自上方来。复壁交青琐,千条傍吹台。槛危春水暖,村暗雨云回。妙选茱萸帐,轻斟玛瑙杯。露花终浥湿,孤蝶小徘徊。罗荐谁教近,山樽...
汪荣宝(1878年-1933年6月),字衮甫,一字太玄,江苏吴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华民国外交官。(《思玄堂》,录入:顾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