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简介

雪花,又称未央或六出,是水汽在低温下凝结形成的冰晶,因成团攀联呈片状而得名。其晶体结构随温度变化呈现多样形态,形成需满足水汽过饱和与存在凝结核(如海盐、化学微粒)两个条件,冰晶在相对湿度不足时仍可增生。

该词兼具科学属性与文化意象:既指六角形晶体的自然现象,也引申为白色雕塑物、女子窈窕之美的代称。唐代韩愈以“穿庭飞”描绘春雪灵动,白居易借“零碎逐年”暗喻时光流逝;宋代诗词用“雪花翻”形容水花飞溅,明代则将浪涛喻为“花喷浪”。

其语义历经流变:先秦典籍已载其六出形态,唐代起广泛用于文学意象,宋元后衍生出对米粒、名浮沫、白银及糕点的代称。方言中还被借指电视杂讯或摄影噪点,展现语言符号的多元适应性。

家铉翁·雪花的古诗(共1首)

  • 1.《题雪花达摩布衣偈宋朝·家铉翁 拈花公案且莫道,西来正被拈花恼。一花开后几花开,微笑不禁成绝倒。归去来,人未老,掉下从前旧草鞋。衲被蒙头面壁坐,提起不直...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南宋末年大臣,元初隐士。眉州(今四川省眉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咸淳八年(1272),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后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签书枢密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