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名嫱(一作樯),字昭君(一说昭君非字嫱),西汉时南郡秭归县(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县昭君村)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竟宁元年(前3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朝,自请为婿,汉元帝将良家女子王嫱字昭君赐给单于。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后人称之为“青冢”。

晋朝时为避讳司昭之名,王昭君被改称王明君,世称明妃。

卢照邻·王昭君的古诗(共1首)

  • 1.《相和歌辞·王昭君唐朝·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宫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卢照邻的诗词曲代表作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三子,现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县内。

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