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简介

天台山,系仙霞岭中支,地处宁波、绍兴、金华、台州四市的交界地带,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群岛,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多悬岩、峭壁、瀑布。天台山的主峰华顶山位于天台县东北,海拔1098米,由岗岩构成。

天台山所处的地质构造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包括隆升和抬升等,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山地地形。因四周山体环绕,中间低平,因而小区域气候特征显著,带有一定的盆地气候。此外,由于地表水体和大气等因素的侵蚀,天台山的地貌也经历了长期的形态演变,如化、溶蚀、水蚀等作用,区内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共分为13个景区。

天台山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保持区域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禅宗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其间涌现出一批著名的佛教文化名人和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和地貌科学研究区域,对于研究区域地质演化、自然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戚纶·天台山的古诗(共1首)

  • 1.《送张无梦归天台山宋朝·戚纶 应悔名高藏不得,朝天翻喜放身归。知时多顺时人话,温俗犹披俗士衣。有伴指期玄鹤老,无心高羡白云飞。赤城此去全忘虑,笑我尘劳未息机。
戚纶(954年~1021年),字仲言,祖籍宋州楚丘县,生于宋州宋城县睢阳学舍。睢阳学舍执教戚同文之子。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知州县,入为光禄寺丞。宋真宗即位,除秘阁校理。景德元年(1004年),拜右正言,龙图阁待制。二年,预修《册府元龟》。进秩左司谏、兵部员外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出知杭州,徙扬、徐、青、郓、和州。天禧四年(1020年)冬,戚纶由于患病请求回归故里,改任太常少卿,分司南京。天禧五年(1021)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有文集二十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