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简介

霜降(Frost's Descent)又名严霜、霜刀、霜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霜降在每年公历1023日至24日之间的一天到来。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温差大。就中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划分节气,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戌位(西北方),为霜降节气。汉至明末,以“平气法”(时间平均法)划分节气,用圭表测日影确定冬至日,以冬至为起始,每个节气间隔时间约15天,霜降约在冬至后300天。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古人曾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拔除棉秸等。人们非常重视霜降,各地有祛凶、扫墓、赏菊、登高远眺等俗。同时,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有吃红柿子、“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等食俗。此外,在霜降时,需注意防秋燥、防秋郁、防寒等。2024年10月23日6时15分,迎来霜降。

武元衡·关于霜降的古诗(共1首)

  • 1.《秋怀奉寄朱补阙唐朝·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武元衡的诗词曲代表作
武元衡(公元758年―公元815年),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