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县西亭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收功无路去无田,窃食穷城度两年。
更作世间儿女态,乱栽花竹养风烟。

猜您喜欢

  • 1.《赋侯相公云溪宋朝·雷渊相君襟度本汪洋,戏凿陂池便渺茫。解起晴云作霖雨,更邀明月贮清光。千重复岭藏仙境,万斛香泉酿醉乡。毕竟麟符抛不得,烟波空效五湖苍。
  • 2.《和平叔见寄宋朝·李正民手折梅花驿使传,在原鸰翼尚翩翩。老来庾信多愁思,归去陶潜只醉眠。穷巷悄无车马迹,安心久解祖师禅。梦回云海遥千里,春草池塘忆惠连。
  • 3.《奉送李大夫归长沙宋朝·沈辽秋潮夜落江为墟,青溪茁茁生菰蒲。舟舫逍遥宾从疏,谁识长沙李大夫。十年持节使江吴,转入七闽将漕车。道上狂贼未伏诛,少壮疮痍官吏逋。公方疾驱布威德,朝廷发兵趣捕贼。...
  • 4.《陈德修大参先生招余饮于紫微分署遂相与联句二首·其一明朝·江源紫微分署面青山,豸绣过从对古颜。世事可能消一酌,穷民安得庇千间。树移晴影日轮午,香袅篆烟炉火殷。明发官程又相别,诗筒从此不须悭。
  • 5.《西湖清朝·毛媞十锦长塘十里开,遥看春草绿于苔。金鞍狭路争驰骤,画舫晴波自溯洄。日映柳梢莺百啭,风吹花气蝶双来。西湖西子曾相唤,拟酹芳魂酒一杯。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