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又溪贰尹可大·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查元鼎|

君当为世用,我本不求知。

作客来瀛屿,相逢读好诗。

时艰心益壮,语伟格多奇。

啸傲凌沧海,休嫌出处迟。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吴幅员《台湾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2. 此组诗收于《台湾诗报》,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猜您喜欢

  • 1.《贺圣朝·满斟绿醑留君住宋朝·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
  • 2.《无相颂(亦名《灭罪颂》)唐朝·惠能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而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 3.《听松堂元朝·清欲风来松韵清,风去松韵停。松堂得松韵,六月生清冰。重阴覆瑶席,时作韶钧鸣。世无寒山子,好在谁解听。我欲呼朱弦,和此太古音。忽闻深涧泉,悠然契吾心。
  • 4.《将归省留别张孟贤吕从殷明朝·石宝疋马南归嘶远风,不堪尊酒御桥东。交游晚信非身外,世事静看如梦中。春入柳花飞正苦,兴随流水去何穷。今宵定宿楼桑寺,遥见西林塔影红。
  • 5.《送举人何净南还·其一明朝·祁顺长才应拟早登科,迟速由天可奈何。莫向归途重惆怅,人间秋后月明多。
查元鼎(1804~?),字小白,浙江海宁人,卒年不详,可能在光绪十二年(1886)前后。出身书香门第,其祖为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元鼎善承家学,少有文名,道光末年游幕来台,当轴慕其名者屡屡争相延聘。但因个性耿介,懒于徵逐名利,故凡有拂其意者便去,不复停留。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事起,查氏途中遇戴军被掳,后蒙林占梅等人营救得以脱险。事平后,遂侨寓竹堑,日以诗为乐。晚年遇益穷,而守益坚,著述不辍,颇受竹堑文人尊重,每逢潜园文酒盛会,辄推为盟主。诗歌之外,亦长于刻石,时人以之与擅长治竹的徐木丛并称,有「查石徐竹」的美誉。查氏诗歌以表达心境、反映时事、往来酬唱、课题咏物之作为多;虽然生活窘迫,面临困境,却往往能笑看人生,以丽句写愁,并托寓哲理,藉此消解心中不平之鸣,形成其独树一帜的艺术美感。平生诗作于戴案时遭焚殆尽;晚年所作,集为《草草草堂吟草》,家贫未能剞劂于世,唯旧稿已佚,今日所见不全。日治时期,《台湾文艺丛志》及《台湾诗报》,曾刊载其诗篇若干,皆许其作必传。此外,林维丞《沧海拾遗》、王松《台阳诗话续编》以及民国五十五年(1966)黄典权于《台南文化》八卷二期所刊《草草草堂吟草》,皆著录若干,或有损益,可相增补。以下所录查氏诗作,主要汇辑上述各项资料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