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皇太后恭谢太庙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圣哲因心迈古先,亲裁礼乐定牺牷。
祼成文母膺鸿佑,永指南山比寿年。

猜您喜欢

  • 1.《秋夜曲唐朝·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 2.《哀筝唐朝·李商隐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 3.《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选四清朝·龚自珍 其八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其八十三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五月十二日抵淮...
  • 4.《题沈士称画明朝·王汝玉乱云重叠树高低,不见人烟只听鸡。它日挂冠寻故隐,移家合住在苕溪。
  • 5.《三台令明朝·汪廷讷小生上:欲把世道堤防。可许阴骄抗阳。吾友惮妻房。消磨了一片刚肠。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