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静躁各所好

朝代:宋朝|作者:释智圆|
静躁各所好,是非安能辨。
声利如我仇,云泉若相勉。
寂寂深林中,芳兰自堪搴。

猜您喜欢

  • 1.《行路难·其一·共住修道八首唐朝·敦煌曲子丈夫恍忽忆家乡。归去来。归去从来无所住。来去百过空来去。不见一个旧住处。住处皆是枷锁纽。劝君学道须避就。法界平等一如如。理中无有的亲疏。
  • 2.《游西湖北山二首·其二宋朝·释德洪春园南北笋过墙,墙下离离草更香。啼鸟野花无问处,苍山牢落下残阳。
  • 3.《又池阳咏雪次东坡诗韵二首·其二明朝·李寄寒林白尽晚归鸦,路有饥寒尚役车。可惜细非荞麦面,更怜朵似木棉花。有秋定自占来岁,公道何曾隔一家。檐下穷黎思曝背,愿为千丈拨云叉。
  • 4.《寄兄明朝·沈琼莲疏明星斗夜阑珊,玉貌花容列女官。风递凤凰天乐近,雪残鳷鹊晓楼寒。昭仪引驾临丹扆,尚寝薰炉爇紫檀。肃肃六宫悬象魏,春风前殿想鸣鸾。
  • 5.《青天歌明朝·沈采生众:前队两边分。前队两边分。中队盘桓。后队绝奔。把都每。把都每。势摆个长蛇阵。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外派重要的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