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简介

汕头市,广东省辖地级市,简称“汕”,别称鮀城、鮀岛,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汕潮揭都市圈城市,国际枢纽港、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永久会址,位于韩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邻揭阳,南濒南海,东与台湾隔海相望,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是中国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截至2022年末,汕头市下辖6个区1个县,总面积22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4.19万人,人口密度2463人/千米。

粤东沿海的揭阳、潮州、汕头三市这片地域,近代始称潮汕,潮汕三市历史上长期同属一个地级政区,自秦汉隶属古揭阳县辖地,自隋代隶属潮州府辖地。清咸丰十年(1860年)潮州府澄海县沙汕头正式开埠,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有英法美荷德丹瑞日意等13个国家设立驻汕头领事馆,总数仅次于广州。民国十年(1921年)汕头市政厅成立,成为广东省第二个设市的城市。设市没多久,汕头就发展成粤省第二大城市。1932至1937年外洋进出汕头口岸的舶艘次和吨位数均占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广州。1991年汕头市域分设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

丘逢甲·汕头的古诗词(共5首)

丘逢甲的诗词曲代表作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