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简介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

据2016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浙江省河流手册》,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江田村,安徽省境内称龙田河,开化县华埠以上称金溪、金溪,开化县华埠至衢州双港口称常港,衢州双港口至兰溪横山下称衢江,兰溪至梅城称兰江,梅城至东江嘴称富春江,梅城至桐庐称桐江、七里泷,富阳渔山以下至杭州闸口称之江。通常将富春江水电站至东江嘴称为近口段,东江嘴以下至海盐县澈浦与慈溪市西三闸连线称为河口段,海盐县澈浦与慈溪市西三闸连线以下至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闸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外游山连线称河口湾,习称杭州湾。钱塘江流域面积55491平方千米,涉及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干流长度609千米。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释宝昙·钱塘江古诗(共1首)

  • 1.《观潮行宋朝·释宝昙八月十八钱塘时,潮头搅海雷怒飞。更遭风日薄於纸,海山数点青依依。烂银斜侵云鬓脚,生绡直下鲛人机。玉龙宛转一千丈,卧噀残雪吹人衣。天关击鼓地轴折,想见水府惊颠隮。...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