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简介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

据2016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浙江省河流手册》,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江田村,安徽省境内称龙田河,开化县华埠以上称金溪、金溪,开化县华埠至衢州双港口称常港,衢州双港口至兰溪横山下称衢江,兰溪至梅城称兰江,梅城至东江嘴称富春江,梅城至桐庐称桐江、七里泷,富阳渔山以下至杭州闸口称之江。通常将富春江水电站至东江嘴称为近口段,东江嘴以下至海盐县澈浦与慈溪市西三闸连线称为河口段,海盐县澈浦与慈溪市西三闸连线以下至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闸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外游山连线称河口湾,习称杭州湾。钱塘江流域面积55491平方千米,涉及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干流长度609千米。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贺铸·钱塘江古诗(共1首)

  • 1.《钱塘海潮宋朝·贺铸高岸如陵累石顽,一支涨海横中间。九军雷鼓震玉垒,万里墨云驱雪山。奏政维舟羞胆怯,史迁舐笔恨才悭。钱郎几许英雄气,强弩三千拟射还。
贺铸的诗词曲代表作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后迁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